在3月8日,关于25年3月份出栏的代养模式的生长数据,我有一些值得分享的内容。前段时间,由于代养公司的一份出栏通知,我从江苏镇江回家参与卖猪工作。现在,整体出栏数据已整理出来,以下是我的分析和总结。
今年的养殖情况涉及两个养殖场,相继出栏的猪群分别是9月25日和9月27日进的苗,出栏日期分别定在了2月25日和2月27日。这批猪的总体表现相当优异:上涨的速度快、日增重高、料比低,整体健康情况良好。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理解,我还准备了去年和前年代养的对比数据供大家参考。
在这些数据中,逐年的料比下降趋势显而易见:前年为2.76,去年降至2.65,而今年更是降到2.6以下,预计下一批更可能在2.4到2.5之间。这一系列的成就,除了饲养天龄和生长日龄的展示,更表明了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取得的显著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数据可能让人担忧成活率偏低,但我们一定要审视其中的真实数据。大家先前可能会质疑:怎样做到日增重达到850克,料比却维持在2.6以下?其实,这全程记录了养殖中的个别损耗和应激数据,真正的料比会更低。
这一连串的提升与猪苗质量的提高紧密关联,这是我们这些年来见证的核心变化。尽管多年来养殖员相同,栏舍条件没有本质变化,饲料来源多元化,但真正改变的,最终是我们所使用的猪苗质量。去年1月23日我曾讨论过国内猪苗的整体质量,你们也可以回顾一下。
不过,老实说,我对目前的出栏数据并不十分满意,毕竟我的养殖环境是开放式通风,氨气浓度较高,空气流通性差,为猪的生长性能带来了明顯的限制。若能够在负压通风的情况下饲养,这批猪的料比预计还能再下降到2.4以内。
必须强调的是,当前市场上,集团公司的仔猪质量与普通养殖户之间的差距正在慢慢地拉大,小型猪场的生存压力愈发明显。根据目前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500头母猪以下的小型猪场就没有达到2.8的料比,这样的巨大差距无疑是在成本和养殖效率之间划出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最终,面对养殖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猪苗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享受每一次数据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也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